聚焦供给侧 释放新活力
2016-03-25 00:00:00 | 浏览次数: 1632
近期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到供给侧改革,既做减法,又做加法,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 扩大有效和高端供给,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使供给和需求协同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供给侧改革基于中国国情,主要表现在供给的产能过剩,侧面反映出来百姓的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矛盾,结构需要调整。目前国内有很多行业,都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短期供大于求,如钢铁,煤炭,房地产等,有的过剩产能达到了30%甚至更高,化解过剩产能已成为突出问题。
供给侧改革有五大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短期改革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长远来看,机制不加以改变,结构不加以调整,还是会产生过剩。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重点抓好钢铁、煤炭等困难行业去产能,坚持市场倒逼,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中央支持,运用经济、法律、技术、环保、质量、安全等手段,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过剩产能。例如,推动煤炭集中清洁高效发展,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方面。国家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煤电企业节能环保政策支持力度。
在钢铁这个行业,美国人均钢铁使用量约27吨,中国人均钢铁使用量近6.9吨,相差近3.9倍。这说明我国对钢铁需求量较少,还有空间,市场应用方面应创新路径,扩大钢铁的消费市场,实现钢铁产能的有效利用和化解。我国的旅游业,自1999年实行黄金周以来,每到长假景区人流如织,5A级风景区,名胜古迹更是爆满,景区拥挤不堪,难以满足骤然暴涨的游客需求。改革休假制度既能促进消费升级,又能缓解景区压力,有利于扩大内需和提升国民幸福指数。相关部门建议每个月的后三周或前三周上6天班休1天,将这3天留到当月的第一周或最后双休日一起休息,这样加起来每个月就有一个5天的黄金周,符合国家提出的国民休闲计划。
虽然国家多次强调“不唯GDP论英雄”,但这项数据依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供给侧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蔡抒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