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3-5859954

单位文化

高山上的信念----记二队冻结钻公司句容施工机组

2016-09-01 00:00:00 | 浏览次数: 1763

  句容,一个美丽的城市,东连镇江,西接南京,是南京的东南门户,素有"南京新东郊、金陵御花园"之美誉,是长江三角洲一座集港口、工业、商贸、旅游为一体的新兴城市。句容境内群山环绕,山峰秀丽,又形象各异,重重叠叠的高山,看不见一个村庄,看不见一块稻田,山峰一个靠着一个,沉睡着不知几千万年了,从来有惊醒它们的梦,从来没有人敢深入它们的心脏,就是那最爱冒险的猎人,也只到它们的脚下,追逐那些从山上跑下来的山羊、野猪和飞鸟,从不攀登它的峰顶。正是这巍峨壮丽、森林葱郁高山上,却驻扎着一支钻探队伍,他们就是煤田二队冻结公司大口径施工机组。

坎坷行车路

  2011年起我就在煤田二队上班,一直从事野外施工,对野外地质生活再熟悉不过,但是看到冻结公司工人从山上带回来的照片,我还是震撼了,他们那种连续作战、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打动和感染着我。我内心有种冲动,一定要去大山深处近距离接触这些忘我工作、平时很少逢面的同事。

  机会终于来了,根据二队“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协调小组对“万堂党课进基层”的工作安排,七月要在冻结基层开展党员党课和廉洁自律教育培训,在队领导的批准下,我作为随行报道人员,跟车一同前往江苏句容市下蜀镇野外钻探工地。越野车在高速公路上,像离了弦的箭飞奔着,车内老师傅和我聊起了山上地质队工地的一些情况,也说起了他们刚到单位出野外工地的情形,虽然现在比80年代他们毕业参加工作时条件好多了,但也不断的提醒我做好心理准备。

  十二时驶出高速向南前进时,车便开始像蜗牛一样爬行。所见之处,一切是那么的陌生,和自己生长的平原大地大相径庭。车行驶在群山峻岭之间,大山一层层、一重重,沟、垣、坡、滩纵横交错,路旁的石壁似摩天大厦仰面压来,高得像就要坍塌下来,咄咄逼人。山巅上,密匝匝的树林好像扣在绝壁上的一顶巨大的黑毯帽,黑绿从中,岩壁里蹦蹿出一簇簇不知名的野花。在夏天雨季静穆的天空中,偶尔也会听见野鸡山谷的孤寂鸣叫,远处稀稀拉拉的几个农民牵着毛驴迎着风,正往山上赶。

  车在山路上不停的颠簸,经过1个多小时的跋涉,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一下车心中有种说不出道不明的感受,这里东边是山,西边还是山。听老师傅说这里已经算好地方了,最起码可以看见人。太阳这时好像要向外地客人说明自己是这里的主宰似的,努力的展示自己的狂热,阳光射到身上,要真把人身体皮肤底下那稀有的水元素一把吸干。

苦战深山里

  眺望远处,群山绵延不绝,远处几户人家,显得孤寂而落寞。高高的钻塔就在我的身边,机器的轰隆声打破了这里的寂静,钻杆上甩出的泥浆洒遍工人的全身,手套也全是油污发黑。此时刚好赶上他们提钻,一个个满脸是泥的钻工,穿着满是泥浆的工作服,正在接受从钻孔中飞溅出来的泥浆的洗礼。“晴天一身汗,雨天满是泥”,远看就像钻场上的“迷彩服”。我趁着钻机闲暇时间,和满身是泥的工人老张聊了几句,闲扯他身上的“迷彩服”,他摆摆手说:“一直都这样,习惯了,开钻时孔浅,泥浆飞溅,如同漫天大雨,躲都躲不开,眼睛鼻子衣服鞋帽上溅得满满的,冰凉冰凉的。钻孔逐渐加深,不溅了,但是黄泥、抽渣同样要弄的满身都是,钻孔形成,清孔更精彩,尽管扶管人穿上雨衣,带上眼镜,但脸上脖子里不可避免的要享受砂石俱下、倾盆泥浆雨的淋浴。”听着老张的描述,看着工人们熟练的把一根根钻杆从孔内里取出来,就好比中医上的针灸完毕后起针一样,只不过这是在给矿山诊脉。我想,钻机的工作环境、工作性质决定了工人们要和泥浆长期打交道,泥浆是常见的,普通的再普通不过了,从工程钻到煤田钻,工人们一直都是手上摸着,鼻子吸着,脸上粘着,头发上蓬着,熟悉的闭上眼睛都能感觉到它的颜色和味道。在这个钻探集体里,在工人们的心灵深处,一定有许许多多关于钻探的故事,他们对钻机生活有一种别样的深沉和亲善,他们有同泥浆一样朴实、醇厚的感情,为钻探事业,献出青春、忍受寂寞,他们塑造了千千万万钻工的伟大形象,那一套套斑驳湿漉的工作服不正是艰辛浇灌出的灿烂花朵吗?正想着,突然听到有人喊到“卡钻了”,我回过神来,旁边的老张告诉我这是钻机卡住了,在提取钻杆时这种情况经常发生。还有一种事故叫埋钻,这类事故是最难处理的,百米以上的深井或者是接近完工的钻井,如果处理不好极有可能前功尽弃。多亏是卡钻,虚惊一场。

烈日下坚守

  看完钻机,我来到钻机现场办公室,与其说是办公室,不如说是材料库,一个由集装箱改成的存放材料的地方,留出一个角落放着一张办公桌和一把椅子。办公桌上整整齐齐的摆放着几个文件盒,因为连续下雨,档案盒用塑料薄膜包裹着,这让我感受到钻机技术人员工作的细致入微。墙上整齐悬挂着几个备用安全帽和一些岗位职责板。由于钻机和办公室都在山的正面,白天,炎炎烈日把地面晒得滚烫,集装箱内更是热气滚滚,就算到了晚上,室内的温度依然很高,大家只能在高温下用身体硬抗。不但如此,施工人员还要受蚊虫的袭击,也许是远离城区,工地上蚊虫特别多。白天,成群的苍蝇在身边嗡嗡直叫,让人不得安宁,中午休息不好。晚上,蚊子又开始来叮咬,大家的手上、脚上被叮得到处都是包。大家经常开玩笑说它们也轮流值班,和我们一样昼夜施工。我常常感慨大家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依然保持着高昂的斗志,保持快乐的心情,他们在这荒原野漠、万山峻岭间,借天当被地当床,凭着坚强的意志支撑下去,使开发出来的矿产资源源不断的送去周围的城市,为城市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保障,而他们始终这样默默奉献。

  由于忙碌,这儿中午吃饭点基本都是下午两点左右,饭是由山上不远处食堂打好送过来的,悠悠的饭香飘过来,正好对着了饿着的胃。因为山上交通不便,夏天食物又不容易保存,所以他们的主食经常以面条为主,只见工人们端着碗,蹲坐在地上,他们已习惯用一双木筷牢牢地夹起面条,高高地抖开来,然后极大地张开嘴,结结实实地吸进去,在口腔里左右一晃,也不怎么嚼,也没见怎么费劲地咽,就没了。吸食的那力度那速度甚至那声音,真是一绝。看着看着,让人都会不自觉地咂咂嘴巴,一副馋相油然而生,总觉得那饭食特好吃,蛮香。甚至想着,什么时间自己也能伙在他们一处,跟他们一样吞食一碗面。

生活的艰辛

  山里的天气说变就变,天空下起了中雨,我们赶紧往山上爬,可腿上像是灌了铅似的,山路湿滑,我们只好一小步一小步的慢慢的挪。才爬了几十步,就汗如雨下了,心跳扑通扑通的响,宿舍在哪里?应该不远了吧。

  终于上来了,这是由六间活动板房组成的宿舍,每间有十几平方米左右,除一间留作食堂外,其余几间全部住满了工人,总共不到100平方米的地方挤住着将近二十个人。我仔细观察了这里的活动板房,两间房之间只隔了一层薄薄的木板,而且密封性较差,木板共振效应比较大,隔音效果自然比较差。这对工人的生活和日常办公都带来极大的不便。房间内没有空调,温度非常高,尤其到了中午最热的时候,房间温度可以到达40度。由于房间散热慢,到深夜凌晨才可以睡觉。所以工人晚上睡觉时经常在床底下放上一盆凉水,晚上热醒的时候就用毛巾蘸凉水擦身。机长说他们经常在晚上会被热醒五六次。乐观的工人们则这样自我安慰:“这是天然的桑拿!一般人还没有机会享受。”

  不知不觉一天就过去了,天也黑了,本想在晚饭后能看看电视什么的,可没有信号,就连手机也打不通,只好上床聊天休息了。老师傅给我讲:“小杜啊,这种生活对地质人而言是家常便饭,风餐露宿是经常有的事情,在野外工地,其实最难忍受的是寂寞。情况好一些则十几天,多则数个月,到最后人与人之间语言都很少了。”想想这里施工结束还要一两个月,都有点后怕了!

施工的忧患

  第二天清晨跟着食堂鑫师傅去了趟山下,这时候我才知道原来钻机用水和生活用水都要从山下拉,由于施工用水量大,每天鑫师傅要到山脚下去拉几趟水,然后再通过水泵打压到钻机上。钻机上的师傅再根据岩石的软硬等等调节水的大小,如果遇到渗水,还要使用注浆工程,在地下构成不透水体,防止水的流失,整个施工过程要我想象中的复杂的多。

  “在这个山上施工,最大的压力是山体滑坡。”冻结公司经理吴云指着钻机紧靠的山体告诉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我抬头看着不远处的山顶已出现上隆(凸起)现象,半山腰有一块刚滚落不久的巨石,山顶四周不时有碎石滚落。吴经理介绍说滑坡的发生与水的关系更加密切,暴雨和较长时间的持续降雨是发生滑坡的重要原因之一,雨水在斜坡上渗入到土体或岩石缝隙中,就会使岩石或土体的强度降低,在重力作用下就非常容易发生滑坡。自该项目开始进场至今,降雨就没有间断过,连续大雨让吴云头发白了大半,血压极度升高,身上离不开醋瓶子,晚上和衣而睡,从不关门,自然灾害就像悬在他头上的利剑,他说,在这个地区安全不出事就是最大的赢家。别小看个略显瘦小的吴云经理,钻探出身的他一连干过六个工程项目,他说,像这样条件艰苦和环境复杂的地区项目冻结公司近几年一直都在坚持。

结束语

  眼看到了7月底,气温继续升高,阴雨天气还将持续,野外工作的日子也将更加艰苦。但是在冻结公司的工人们看来,却是一种正常的生活考验,一种特殊的阅历,一份宝贵的人生财富。这种特殊的经历,让他们学会微笑着面对生活,乐观地面对困难。这就是我们可爱的钻探工作者,他们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在茫茫大山中谱写着年轻的钻探工作者的赞歌,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找寻大地母亲留给我们的宝藏,用智慧勤劳的双手在巍巍的高山上树起地勘人追求卓越的旗帜。

杜令国 供稿

联系电话:0553-5859954

联系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天门山东路41号

传 真:0553-5859954

邮 编:241000

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第二勘探队 版权所有 法人证书 Copyright©201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1474号-2 公安备案审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