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工作初体验
2014-09-02 00:00:00 | 浏览次数: 1311
8月18日至8月21日及8月25至8月26日,刚刚参加工作的我先后两次跟随二队测井站站长吴东升(我的师父)、司机邹德贵师傅等一行,奔赴淮南潘集、刘庄一带进行现场测井,其间所见所闻令我受益匪浅。
吴站长参加工作数十年,在数字测井系统的操作、测井仪器修理与维护及煤田测井资料的分析与解释等诸多方面均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作为我的师父,吴站长对我倾其所有、毫无保留,最大限度地给我传授他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一次与师父闲聊,师父谈到,在现场测井的过程中,现场钻探工作者常常会在钻孔深度达到数百米之后判断不准所钻位置的层位问题,进而影响下一步施工。师父问我,如果你是钻机的技术负责,遇到这样的情况你该如何处理。我按照在课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回答说,可以根据前期钻孔的录井岩屑作出精确岩性分析,再比对层位岩性柱状图,进而判断所钻位置的层位。师父摇摇头,笑着告诉我说,这个区域的地层岩性发育并不复杂,多期层位岩性相似,并且煤田上的录井工作往往也没有石油勘探做得细致,根据录井岩屑的层位判断在这个地区并不适用。在本地区遇到这种情况,通常的方案有两种:一是由于此时钻孔深度只有几百米,与这个地区通常的钻探深度1300米至1500米还有相当差距,可以接着往下钻进,但是后续钻进要完全取心,在根据取心资料确定了后续钻进层位之后,其上部分层段的层位确定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二是即刻停钻,上报要求开展测井作业,在起钻并进行了测井作业之后,根据测井曲线确定上部分层段的层位问题。听了师父的一席话,我明白了光靠在书本上学到的那点理论知识是永远不够的,要想真正全面掌握测井技术,还得多多参加现场测井工作,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自己。
8月18日下午,测井车开至位于潘集的一处施工现场开展测井作业。当车开到施工现场时,我们发现钻孔位于一大片绿油油的水稻田中央,而水稻田周围的田埂狭小,沟壑纵横,要将体量庞大的测井车开到位于稻田中央的钻孔所在位置,真的是难度很大。经过现场施工人员一番紧急的道路整修,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之后,邹师傅终于将测井车开到了钻孔跟前。经过短暂的准备之后,我们开始了现场测井作业。
那天下午的测井作业出了点意外,被测的钻孔深度在1350米左右,当测井仪器被下放至孔内1100米左右深的位置时出现了钻孔堵塞,测井仪器无法继续下行。此时的测井工作只好暂时停止,只能等到钻机施工人员将钻孔疏通后才能继续测井。
经过一晚的休整,第二天一旱,我和师父一行再次来到施工现场,开始对已经被疏通过的钻孔进行测井。此次作业较为顺利,师父后来在车上对我说,像这样通过两次测井作业就能收工的已经是很顺利的了,以往有过因钻孔堵塞、而同一钻孔测井作业多达五次的记录。听到这里,我对“事非经过不知难”这句名言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又分别对附近的其他5个钻孔进行了测井。沉重的测井仪器、发电机需要从测井车上搬上搬下,测井仪器需要在施工现场固定、加载,以及仪器下井前或者收工时放射源的装卸存放等,这些每天重复的操作看似普通平常,而其间的危险与危害却不可低估,它要求每个测井工作人员要时刻一丝不苟,小心谨慎,注意安全。
这两次现场测井的经历,不仅让我亲身体验了现场测井的全过程,而且使我对测井工作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同时认识到做好现场测井对提高室内测井资料解释工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赵 锐 / 文
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第二勘探队 版权所有 法人证书 Copyright©201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1474号-2 皖公网安备340202020007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