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时事政治 通知公告 要闻

新闻动态

【铭记历史 砥砺前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地质人的红色传承

2025-09-03 11:45:24 | 浏览次数: 199

80年前,中华民族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场胜利,是正义的胜利、人民的胜利,更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重要转折点。今天,我们以地质人的视角回望这段历史,从抗战的苦难辉煌中汲取力量,在新征程上砥砺前行。

01山河破碎:抗战中的资源之战

抗日战争不仅是枪炮的对决,更是资源的争夺。日本侵华期间,疯狂掠夺我国的煤炭、铁矿、石油等战略资源,以支撑其战争机器。东北的抚顺煤矿、华北的龙烟铁矿、长江中下游的钨锡矿……这些地质宝藏成为敌我争夺的焦点。爱国地质学者冒死转移勘探资料,破坏日伪开采设备,在后方为抗战工业寻找替代矿产,如重庆附近的铁矿、西南的盐矿。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地质工作分布示意图

日本侵略者夺取了伪满矿产资源的开采权

1941年,黄汲清(前车坐者左一)等在河西走廊考察石油地质

1945年1月到5月,李四光在重庆大学和中央大学六次发表关于地质力学的著名演讲(图源:重庆大学)

02地质报国:科学家的抗战脊梁

1.李四光:拒绝为日伪服务战时,李四光辗转西南,带领团队完成《广西地质纲要》,为战时工业布局提供科学依据,并培养大批地质人才,并于1947年,出版了《地质力学之基础与方法》。

《地质力学之基础与方法》

2. 黄汲清:石油抗战的先锋1943年10月,黄汲清执笔完成了《新疆油田地质调查报告》。就是在这份报告中,他提出了石油地质的两种学说——陆相生油论和多期多层生储油论,阐明陆相地层可以形成具有重大经济价值的油田。

1943年1月,黄汲清(右三)等人在新疆独山子油田做石油地质调查

3. “地质图就是救国图,锤子笔杆皆为枪。”——抗战时期地质学子誓言1928年,袁复礼在西北考察期间,对北庭遗址进行了考古探索,并测绘完成了1∶1万的《北庭故城遗址测绘图》。

袁复礼(左)和瑞方团长斯文赫定(中)、中方团长徐炳昶(右)在一起研究工作(1927年)

4.一米路桥一缕魂乐西公路的修建是为了连接四川与缅甸的国际通道,使物资运输无需绕道贵州,公路的建成缓解了战时物资运输的紧张局面,为持久抗战提供了有力保障。

抗战时期乐西公路勘察施工场景

03血色山河:地质视角下的抗战记忆

许多抗战关键战役的发生地,恰是地质构造特殊的战略要冲:

1.太行山:利用褶皱山地开展游击战。

2.滇缅公路:穿越横断山脉的“抗战生命线”,地质人参与路线勘测。

3.重庆防空洞:依托砂岩山体开凿,保护百万军民。

重庆防空洞  图片摘自人民网

04 结语:山河为证,精神长存

当地质锤叩击岩石,我们听见历史的回声——先辈用生命捍卫的山河,正由我们以科学丈量、用忠诚守护。

雪中坚守

青春勘探

张玉竹/报道

下一篇:二队广泛组织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第二勘探队 版权所有 法人证书 Copyright©201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1474号-2 皖公网安备340202020007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