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时事政治 通知公告 要闻

新闻动态

师徒结对传帮带 薪火相传助成长
——第二勘探队地勘公司师徒结对活动纪实

2025-09-08 09:48:10 | 浏览次数: 230

在第二勘探队地勘公司淮北项目部,一对师徒的故事正悄然成为佳话。师傅是地勘公司副经理兼淮北项目部经理薛玉峰,徒弟则是来自市政公司的年轻技术员严晨。自今年五月开展师徒结对活动以来,项目部已顺利完成2个地勘项目,完工钻孔21个,累计钻探进尺12000米,并提交1份地质报告。师徒两人在项目部同吃同住、并肩作战,不仅在业务能力上实现共同提升,更生动诠释了地勘人艰苦奋斗、精益求精的精神传承。 

言传身教 倾囊相授

薛玉峰作为一名扎根一线十几年的项目部负责人,管理经验丰富,技术功底扎实。面对刚刚踏入地勘领域的严晨,他从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教起:钻探工程项目的施工流程,钻机标准化管理的相关规定,单孔地质资料的初步分析,如何看懂复杂的地质图纸,如何辨别岩芯岩性类型及其地质意义,如何结合现场数据进行分析判断……薛玉峰总是耐心进行讲解,坚持手把手示范教学。无论风雨酷暑,他每天都带着严晨深入钻探现场,从不间断。在轰鸣的钻机旁,他对照岩芯样本和钻探记录,逐一解析每一项技术要点,从岩性的辨别特征、地层变化的识别标志,到钻探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异常情况判断,他都讲得清清楚楚。“地质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整体判断。”薛玉峰常这样叮嘱严晨。  

勤学苦练 快速成长

在师傅的悉心指导下,严晨很快适应了项目部的工作节奏。白天,他跟着师傅跑现场、录数据、验岩芯、保安全;晚上则整理笔记、复盘总结,常常挑灯夜战,钻研地勘行业技术规范、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钻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加强地质学与水文地质学等方面的理论学习。在短短数月内,严晨已能够独立完成基础岩芯编录及“三边”工作中的资料整理工作;初步掌握了钻孔柱状图与勘探线剖面图的绘制方法;积极参与正式成果资料的编制、提交与验收等各个环节;并能在工作中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督促落实整改措施。“师傅不仅毫无保留地教我技术,更教我严谨的态度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严晨感慨道。  

同吃同住 亦师亦友

师徒二人同住项目部宿舍,生活中彼此照顾,工作中默契协作。薛玉峰注重培养严晨的独立思考能力,常在交流中有意识地引导他提出见解、表达思路;严晨则以勤奋和持续进步回报师傅的付出,逐步成为项目部的得力助手。薛玉峰不仅是严晨一人的师傅,更是项目部全体年轻技术员的共同引路人。他带领这群年轻人始终专注于项目管理、潜心钻研地勘技术、全力攻克钻探难题;他们同学习、共生活、齐锻炼,这既是一份执着的坚守,也是一种不息的传承,更是一程温暖的相伴。这种“传帮带”的模式,有效加速了二队青年人才的成长进程,显著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薪火相传 意义深远

第二勘探队历来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师徒结对正是其中一项长期坚持的重要举措。该活动秉承“老带新、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业务骨干的示范引领作用,对青年职工实施定期目标化培养,有效提升了地勘队伍的业务水平与综合素质。经验丰富的老职工通过言传身教,不仅实现了技术与技能的代际传承,更弘扬了地勘行业“三光荣”“四特别”的宝贵精神。薛玉峰与严晨这一对师徒的故事,正是这一机制落地见效的生动体现。

下一步,第二勘探队将持续深化师徒结对机制,积极搭建青年职工成长平台,努力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二队发展注入新鲜活力,为煤田地质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夯实人才基础。在这片承载能源使命的土地上,正是一代代地勘人通过“手把手”的传承与不懈创新,共同谱写着新时代的勘探篇章。

薛玉峰在项目部为年轻技术员们讲解图纸剖析要点

薛玉峰在钻机旁向严晨讲解岩芯的地质类型与特征

王永珍/报道

下一篇:把职工“心上事”变为“上心事”——二队党委提升民生服务质效

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第二勘探队 版权所有 法人证书 Copyright©201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1474号-2 皖公网安备34020202000714号